最高法:审理彩礼纠纷案件中能否将对方当事人的父母列为共同被告?

发布于: 2022-07-19 09:59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彩礼纠纷案件中能否将对方当事人的父母列为共同被告的答复
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385号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提请最高人民法院对涉婚赠与行为法律效力及时出台合乎法理的司法解释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认为涉婚赠与行为是附条件的赠与,在没有与对方缔结婚姻或最终离婚的情况下,赠与行为所附条件不复存在,我们同意您的观点。

对于婚前给付财物的性质问题,有学者称为附条件赠与行为,即以结婚为目的一方给予对方财物,一般数额较大。附条件赠与行为,如果条件不成或条件消失,给付方可请求返还。在农村特别是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来说,结婚给付财物(俗称彩礼)的现象比较普遍,通常是因旧俗所累,并非自愿。当两人因种种原因不能成婚时,一方要求另一方予以返还,法院一般应予支持,这也符合公平的法律理念和民间的风俗习惯。

针对审判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彩礼纠纷,为了统一裁判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明确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上述司法解释中“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并非针对双方已共同生活的情形,如果双方确已共同生活但最终未能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给付彩礼方请求返还彩礼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双方共同生活的时间、是否生育子女、彩礼数额并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等因素,确定是否返还以及具体返还的数额。

人民法院审理彩礼纠纷案件的案由是“婚约财产纠纷”,据有关统计,全国法院2014年一审受理的“婚约财产纠纷”为23092件,2015年为26088件,2016年为24545件。在实际生活中,彩礼的给付人和接受人并非仅限于男女双方,还可能包括男女双方的父母和亲属,这些人均可成为返还彩礼诉讼的当事人。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儿女的婚姻被认为是终生大事,一般由父母一手操办,送彩礼也大都由父母代送,且多为家庭共有财产。而在诉讼中大多数也是由当事人本人或父母起诉,因此应诉方以起诉人不适格作为抗辩时,法院不予采信,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对于被告的确定问题也是如此,诉讼方通常把对方当事人的父母列为共同被告,要求他们承担连带责任,一般习俗是父母送彩礼,也是父母代收彩礼,故将当事人父母列为共同被告是适当的。

感谢您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17年8月26日

相关案例

(2020)晋11民终923号

本院认为,被上诉人武×1为与上诉人郝×1缔结婚姻而支付三上诉人彩礼款,但双方在按民间习俗举行婚礼后,并未进行结婚登记,之后双方分居,双方之间缔结婚姻的意愿未能实现,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的规定,对被上诉人要求返还彩礼款的请求应予支持。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上诉人羊×、郝×2是否应承担返还彩礼的责任及返还彩礼的数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彩礼纠纷案件中能否将对方当事人的父母列为共同被告的答复》认为,在实际生活中,彩礼的给付人和接受人并非仅限于男女双方,还可能包括男女双方的父母和亲属,这些人均可成为返还彩礼诉讼的当事人。本案中,被上诉人一方将彩礼交付给上诉人羊×、郝×2,二上诉人是彩礼的接收者,且经过审理查明的事实,二上诉人在其接收彩礼时与媒人约定收受彩礼中的其中100000元归其家所有,同时,上诉人羊×将郝×1定期存单中的10000元出借给其亲戚,上述事实均可表明彩礼在三上诉人的实际掌握中,故上诉人羊×、郝×2应共同承担返还彩礼的义务。关于退还彩礼的数额,上诉人郝×1与被上诉人武×1经媒人介绍,双方为缔结婚姻进行订婚和结婚典礼,在此过程中,上诉人郝×1支出部分费用,原判根据本案上诉人郝×1的支出情况以及双方同居的时间等情况,酌情认定由三上诉人返还被上诉人彩礼款100000元并无明显不当,本院予以支持。
分享
  • 客服
  • 返回顶部
https://affim.baidu.com/cps/chat?siteId=18831979&userId=44142515&siteToken=819bf25604f125c407ed2c41afb682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