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什么是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也就是说,法律只保护民事主体在诉讼时效的有效期间内的胜诉权,超过诉讼时效有可能带来败诉的风险。换言之,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持续到一定期间而致使其请求权丧失胜诉权的法律事实,可称为诉讼时效期间,又称为即权利消灭。 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的意义不是鼓励债务人想方设法拖延义务的履行,也不是鼓励债务人不劳而获,不履行债务,而在于: (1)稳定财产关系。免得财产关系长久处于不肯定状态。 (2)有利于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在规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而又无正当理由,说明权利人已不关心自己权利的实现。 (3)有利于法院更好的地收集证据,解决纠纷。如果没有时效限制,年代久远而造成纠纷难以解决。 二、民法典诉讼时效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
一、写在前面 公务员投资入股是否违反《公务员》法? 如果违反法律,是否导致合同无效?还是只是不能变更股东的工商登记? 二、公务员投资相关的法律规定 01《公务员法》2019.06.01施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促进公务员正确履职尽责,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第五十九条 公务员应当遵纪守法,不得有下列行为:......(十六)违反有关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第七十四条 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位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位工作,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公务员不得在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营的企业、营利性组织的行业监管...
【前言】 故意损坏财物罪,是指故意非法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各类公私财物,包括动产、不动产及无形资产。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毁灭、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本罪的量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故意毁坏财物,罪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数额较大和数额巨大,各地有不同标准。由此可见,故意毁坏财物罪中财物及毁财数额对本罪的定罪量刑至关重要,往往是本罪中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也是本罪司法认定的难点。现笔者结合自己近期办理的几起故意毁坏财物案件,就司法实践中故意毁坏财案中财物及毁财案数额的认定,谈几点拙见: 一、财物的范围及毁财方式 财物是指钱财和物资,既包括公有的、也包括私有的,既包括有形的的动产、不动产以及附属物,也包括无形的财产。其中有形财产是指人们的感官能够感受到的实物,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