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23 2022
    百问通
    出差因为当地疫情不能回来上班,不管多久都正常拿工资吗? 答:是的。由用人单位安排出差,因为疫情而滞留,无法提供劳动的情况下,因其滞留行为是为完成用人单位所安排的工作内容导致,应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不能按停工停产处理。 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第一批) [人社部函〔2020〕62号]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支付因工滞留湖北劳动者在企业停工停产期间的工资待遇   基本案情 李某系某直辖市某软件公司工程师,2020年1月20日因客户需求,软件公司派李某赴湖北进行系统维护,后因疫情原因致其无法返回。2020年春节后,软件公司因原料供应中断等原因停工停产。该公司认为李某2020年3月14日至4月13日期间并未提供劳动,故根据停工停产有关规定向其支付了生活费。李某认为其是因公司安排出差滞留湖北,应按正常劳动支付工资,遂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申请人请求 裁决软件公司按正常劳动支付2020年3月14日至4月13日期间工资差额。 处理结果 经仲裁委员会调解,软件公司向李某支付了2020年3...
  • 03-17 2022
    百问通
    近期 疫情防护形势严峻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 警方提醒广大人民群众 以下30种疫情防控违法违规行为 及法律后果一定要了解 01 违反疫情防控管控社会管理秩序行为 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小区、超市、菜市场、酒店等公共场所,拒不配合管理人员的劝导佩戴口罩的 ▼ 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以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三百三十条,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2、出入小区、超市、菜市场、酒店等有关场所,拒不配合健康信息核查,拒绝配合身份登记规定的 ▼ 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可能涉嫌违反《刑法》第三百三十条,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3、封控、封闭小区的居民拒不配合封...
  • 03-14 2022
    百问通
     彩礼是中国古代婚嫁习俗之一,又称订亲财礼、聘礼、聘财等。中国旧时婚姻的缔结,有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互相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彩礼是男方诚心求娶女方,所表示出的一种尊重的态度。然而近年来,“天价彩礼”现象层出不穷,使得彩礼习俗日渐变味,甚至演化成不正当的攀比之风。天价彩礼让人望而生畏,让许多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甚至有些家庭为此债台高筑。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明确规定,任何人都不得把婚姻当作敛财的一种方式。给付彩礼必须要看家庭实际情况,要以自愿为原则。但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对方赠送聘金、彩礼,可一旦出现悔婚、离婚,彩礼的归属常常会引发各种矛盾纠纷。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返还彩礼?结婚后是否还能要求返还彩礼? 裁判要旨   彩礼是指以结婚为目的,按照当地风俗习惯,一方或其家庭成员给付另一方的礼金及贵重财物。男女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为表达感情、出于自愿所给付的易损耗的日常用品,赠送价值较小的物...
  • 03-14 2022
    百问通
    石红伟、苏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   辽宁省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22)辽07民终378号 当事人  上诉人(原审原告):石红伟。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苏雷。  委托诉讼代理人:张英,辽宁峻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审理经过  上诉人石红伟与被上诉人苏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不服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人民法院(2021)辽0703民初2592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22年2月11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二审上诉人诉称  石红伟上诉请求:1.撤销一审民事判决,依法改判支持上诉人的诉讼请求;2.一、二审诉讼费用由被上诉人承担。事实与理由: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一、上诉人提交的关于经营损失数额的证据,是上诉人的月均经营纯收入,被上诉人并未否认此数额,证据经过庭审质证应当采纳。二、上诉人有证人出庭作证证实了经营损失中关于工人工资的损失,上诉人未能经营期间仍要按月支付工人工资,该部分损失应当由被上诉人赔偿。三、即便是根据行业收入,洗车行一天的净盈利也要在300-50...
  • 03-11 2022
    百问通
    【基本案情】 2019年9月,李某向朋友张某借款50万元用于购买化工原料,由朱某做担保,并签订借款担保合同,约定利息为月息2%,按月还息,一年后偿还本金。自2020年1月起,李某无法正常按月付息,借款到期后,经张某多次催要,李某以资金紧张为由,迟迟未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后张某诉至法院,要求李某和朱某共同承担向原告支付借款本息的责任。 【裁判结果】 本案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之间的借款事实清楚,争议的焦点在于被告朱某是否应当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原告张某与被告朱某之间的保证合同成立于民法典实施前,约定保证期间为本合同项下全部本息支付完毕为止,视为保证期间约定不明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之规定,本案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为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施行不满二年,故原告张某主张被告朱某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法院予以支持。最终,法院判决被告李某应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偿还原告张某借款本金50万元及利息,被告朱某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案例注解】 在债权债务关系中,债权人通常要求债务人找第三人为债务...
  • 03-11 2022
    百问通
    投稿作者:李明君,自由法务工作者,曾在法院工作近三十年,主要从事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微信联系方式:wxid_6deh1r2wvacp22;转载请于页首注明来源和作者,侵权必究!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其条款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可见,用工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的,如果违反规定,法律也规定了处罚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
  • 客服
  • 返回顶部
https://affim.baidu.com/cps/chat?siteId=18831979&userId=44142515&siteToken=819bf25604f125c407ed2c41afb6822d